最近舉辦了不同的工作坊,經常被參加者問及教練環節的過程。
回想起初學習教練的時候,頭一天就是學習 GROW Model。根據 Sir John Whitmore 的著作──高績效教練 (Coaching for Performance),在教練環節中,運用 GROW Model,透過有效的提問,聚焦於 Coachee (被教練者) 所期望的目的,從而讓自己發現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性,向自己承諾,作出有效的行動。
GOAL 目標 ── 你想要的是?
REALITY 現況 ── 現在狀況是怎樣?
OPTIONS 選項 / 可能性 ── 你可以做什麼?
WILL 決心 / 承諾 ── 你會做什麼?
最近參與了一個關於女性 Me Time 的義務教練計劃,目的是透過教練指引,讓參加者可以實行每日 30 分鐘 Me Time,從而可以更清晰自己的需要,愛惜自己,讓生活更有活力。
過程中,我們發現大部份人的生活都非常繁忙,有的是工作上的壓力,有的需要進修,有的需要同時照顧家庭。而往往在忙碌的背後,似乎大家都迷失了,忘記了忙碌的背後是為了什麼?目的是什麼?結果超出負荷,情緒爆炸。
其中一個案例,她的處境是除了工作,照顧家庭外,還要進修,提升以取得專業的資格。每天 30 分鐘 Me Time 對她來說是極為奢侈,因為每天的身軀極為疲累,精神非常崩緊,睡眠時間不足,顯然是超出負荷。
於是我問道:「你期待 3 年後,那時已取得專業資格,並在事業上有點成就。你的小朋友,會如何去評論你這位媽媽呢?」
她:「很厲害,為了家中有更好的生活而不斷付出和努力,以媽媽為榮…」
我:「這段時間你老公一直支持著你,給予空間,到時候你會如何回應你老公對你的支持呢?」
她:「我希望我可以多分擔家庭的責任和開銷,老公就不用那麼辛苦了」
我:「如果我們要往這兩個畫面進發,那麼該如何開始呢?」
她:「我會在每天睡前總結當天做了什麼,明天該做什麼,提升效率,以確保可以於明年取得專資格,這就是我的 Me Time.。」
當面對困局時,我們往往將焦點集中於環境因素,但環境因素,很多時候是無法改變的。
試試「往內尋、向前看」,認清自己忙碌背後的目的,尋回力量,為自己加油,看著自己想要的目標進發。
如果你也想「往內尋」,歡迎你預約 1 小時免費教練體驗。
如果想認識更多教練,歡迎讚好我的專頁。
這段日子,市場翻起軒然大波,每天都有不少客戶、同事、朋友問我,如何做投資選擇。 今天早上,就有同事跟我說,他有客人最近看到匯豐(0005) 取消派息,股價跌到一個非常吸引的水平,可以藉著這個機會,撿到「平宜貨」。
同事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聊一下理財的產品,就問我讓如何為這位客人配置產品。
首先,我想先釐清幾個問題
原來這位客人是看到匯豐的價錢很低,而每年穩定「派息」 5%-6%,覺得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。而他投資的目的,是為了「長遠的財富增值」。
去到這裏,我發現有個矛盾點,還有一個誤區。他的投資目的是為了「長遠的財富增值」,而吸引他購買匯豐的原因是每年「派息」5%-6%。首先匯豐每年 5%-6% 的是「收益率」,不是「派息」。因為匯豐這個投資目標,他的資產價格是會不斷變化,可升可跌。而「派息」,一般是指「定期」這類的產品,資產價格是不變的,因此他掉進了一個「投資誤區」,就是匯豐每年的「回報」是 5%-6%。
但回顧匯豐多年的股價,2006 曾創 152 元的歷史高位,2008 年金融海嘯後,股價未曾超越 100 元,今天跌至 40 元的低位。 以「長遠財富增值」這個投資目的來說,一方面匯豐的股價沒辦法做到這一點,而且每次派發股息,都會除淨,除非他的投資目的是期望每年都有穩定的「現金流」,不然我會覺得很矛盾,因為投資的項目和投資的目的是不相符的。
經過這一輪的對話,同事似乎有點方向,知道如何為客人配置適合的產品了。 其實在很多時候,我們都沒有把「目的」和「目標」攪清楚。
在這個事件中,客人的「目的」是長遠的財富增值,而「目標」是賺取匯豐每年「派息」的機會,試想想,派了息,即時錢取了出來,這個不是跟「增值」有矛盾嗎? 如果我們投資的目的是為了要儲一筆錢 5 年後結婚,或者是 15 年後給小朋友出國留學,甚至將來退休,但每年都會從戶口裡取錢,結果資產沒有增長,何必呢。
2020 年,因為新冠肺炎加上美國銀行業系統性的問題,美國股市在三月份觸發了 4 次熔斷機制,標普500指數二月份的歷史高位下跌了 35%。
在大家討論熊市重臨的投資策略的時候,不少人都想起一句投資格言:Cash is King (現金為王)。到底 Cash 是不是 King?今天我們就透過一些事實和數據,來看看這個策略是否有效。
現金為王(英語:Cash is King),是投資者在股市熊市的一種保存資本避險策略,寓意在經濟不明朗、企業盈利下滑、失業率上升的情況下,投資者應多持有現金,增加現金流量,減少持有股票、債券、基金等投資工具,以便在經濟最壞時候應付基本生活,以及在股市跌勢喘定時趁低吸納,迎接牛市重臨。這便是「有現金成王,無現金成寇」的投資道理。
首先我們要確認,現在市場是不是在熊市的階段。標普500指數於 3月23日的低位開始反彈,到今天為止差不多漲了 30%,以技術分析的黃金比率來說,指數已經停留在 0.618 這個位置徘徊了差不多一個月,有不少人都認為熊市已完結。
我們一同來看看經濟數據,4 月 30 日FOMC表示聯邦利率維持於 0–0.25% 區間,5 月 7 日公佈的美國新領失業救濟金人數超過 300萬,失業率接近 15%。Fed 更宣佈無限量 QE(量化寬鬆),甚至買入公司債,啟動 TALF 去維持市場有充裕的資金作借貸。
儘管 Fed 作出大量的救市措施,為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。但從根本面來說,在高失業率情況下,低息 x 無限QE x 買公司債 的舉動有效嗎?此舉能否令市場「起死回生」?
Cash is King,目的是在熊市的時候將資金避險,在歷史上確實多次發揮作用,但自從 2008 年金融海嘯後,世界各地央行紛紛以量化寬鬆作來救市,大開印鈔機器,造成資產泡沫,現金大幅貶值。情況有如 2009 年匯控 (0005.HK) 世紀供股,當年以 12 供 5 的方式供股,向市場集資。如果當時沒有供股,手上的股票就會以「12 供 5」的比例大幅貶值。
同樣道理,現時 Fed 無限 QE 的舉動,加上港元跟美元掛勾,現金大幅貶值是在所難免。因此,個人認為應該選擇持有一些優質的資產,即使短期會承受一定的風險,但長遠來說,資產的增值幅度和潛力始終會比一直在貶值的現金為高。
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,每一次熊市都是市場重新「洗牌」的機會,現金的價值,就是我們投資/購買資產的「入場券」。你現在準備好「入場券」了嗎?如果準備好,我恭喜你;如果還沒有準備好,就穩打穩紥,在下一次「機會」出現之前準備好吧。